引用本文: 江志坚, 朱茂丽, 张南, 张辉, 周旻, 董健鸿. 视盘水肿型和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型急性期Vogt-小柳-原田综合征临床特征对比观察. 中华眼底病杂志, 2020, 36(11): 857-860. doi: 10.3760/cma.j.cn511434-20200112-00013 复制
Vogt-小柳-原田综合征(VKH综合征)为原因不明的累及眼、皮肤、内耳和脑膜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其眼部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,其中浆液性视网膜脱离(RD)是最常见的特征性表现[1-2]。但临床上部分VKH综合征患者浆液性RD并不明显,而表现为更为显著的视盘水肿(ODS)[3]。关于此两种表现型之间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,国内鲜见相关报道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一组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,对比观察了ODS型、浆液性RD型这两种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。
1 对象和方法
回顾性临床研究。本研究通过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[批准号:(2020)科审第(179)号]。遵循《赫尔辛基宣言》原则,患者知情同意后,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检查结果。
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入院治疗的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212例424只眼纳入本研究。其中,男性105例210只眼(49.53%),女性107例214只眼(50.47%)。年龄9~84岁,平均年龄(40.84±13.90)岁。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1~90 d,平均就诊时间为(18.14±23.75)d。参照文献[2]的标准确立本组患者诊断标准。排除角膜疾病、青光眼、眼外伤、眼部手术史、发育异常及遗传性疾病等。
患眼均行BCVA、裂隙灯显微镜、FFA、OCT检查。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,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。采用德国蔡司公司Cirrus OCT4000行双眼检查,通过黄斑中心凹和视盘线性扫描成像。根据眼底检查结果,将伴有明显ODS、浆液性RD的患眼分为ODS型组、RD型组,分别为36例72只眼(16.98%)和176例352只眼(83.02%)。
采用SPSS 13.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。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)表示。两组患者发病年龄、就诊时间和BCVA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;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。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ODS型组36例72只眼中,男性16例32只眼,女性20例40只眼。RD型组176例352只眼中,男性89例178只眼,女性87例174只眼;两组患者之间平均年龄、性别构成比、平均就诊时间、平均logMAR BCVA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表1)。

ODS型组72只眼中,右眼、左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.65±0.52、0.71±0.56;RD型组352只眼中,右眼、左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.78±0.58、0.77±0.59。两组患者不同眼别之间平均logMAR BCVA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t=0.227、0.810,P>0.05)。
ODS型组72只眼中,伴有眼前节炎症50只眼(69.44%);RD型组352只眼中,伴有眼前节炎症272只眼(77.27%)。两组患眼之间伴有眼前节反应眼数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χ2=1.003,P>0.05)。
ODS型、RD型组患者中,伴有头痛、听力下降者分别为2(5.56%,2/36)、34(19.32%,34/176)例;两组患者之间伴有头痛、听力下降者例数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2=4.015,P<0.05)。
3 讨论
VKH综合征是累及眼、皮肤、内耳和脑膜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,好发于中青年;29.6%的患者最终因各种并发症失明或仅存低视力[4]。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(40.84±13.90)岁,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[1, 5-6];男性患者(49.53%)略少于女性患者(50.47%),与Chee等[6]报道的新加坡VKH综合征患者数据类似。而多国汇总病例资料显示女性远多于男性[1],其差异可能是由于人种、地域差异所致[7-8]。虽然VKH综合征在急性期双眼视力下降明显,但本组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为(18.14±23.75)d,与日本学者报道的VKH综合征平均就诊时间一致[9]。这提示目前VKH综合征的诊断时间仍然较长,其漏诊和误诊率相对较高[10]。
临床上根据病史和表现将VKH综合征分为前驱期、急性期、恢复期和复发期等4个阶段[11]。急性期眼部表现主要为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,包括视盘充血、水肿、静脉扩张、浆液性RD,玻璃体和眼前节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。由于脉络膜炎性浸润、循环障碍及RPE损伤、外屏障功能的破坏,导致脉络膜炎性渗出物通过损伤的RPE进入视网膜下,形成不同范围、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,视盘也因为炎性刺激而充血水肿[12]。
浆液性RD是VKH综合征最常见的特征性表现[1-2],但临床上部分VKH综合征患者表现出更为显著的ODS,而缺乏典型的浆液性RD[3]。尽管不同突出的眼底表现可能与疾病病程差异相关,但目前仍缺乏相关临床证据[9]。日本学者多年前基于直接检眼镜观察的结果发现,ODS型的VKH综合征患者视力下降轻微,但更容易进展至慢性期[9]。近期有文献报道,ODS型VKH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更大,尤其是年龄>65岁者[13-14]。Okunuki等[9]根据FFA检查结果分析认为,ODS型VKH综合征患者以女性多见,且发病年龄更大,并趋向于发展为慢性VKH。
OCT是于VKH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观察的重要检查手段。本研究基于OCT检查结果,发现ODS型和浆液性RD型VKH综合征患者之间性别构成比、发病年龄、治疗前视力、伴有眼前节炎症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。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存在一定差异,其原因可能为样本量导致的抽样误差。Okunuki等[9]依据FFA结果进行分组,尽管ODS明显,但晚期有荧光素积存则被归为浆液性RD组,其ODS患者为14.58%,低于本研究ODS患者构成比。对于荧光素过敏等患者无法进行FFA检查。OCT检查无创、客观、可重复性高,基本适用于所有VKH综合征患者。但由于VKH综合征可能存在黄斑中心凹外的显著性浆液性RD,无黄斑区浆液性脱离或程度较轻;另外,部分患者同时存在显著的后极部浆液性RD和ODS,依据Okunuki等[9]分组方法均可能归为ODS型。分组方法的不同可能也是导致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。
本研究结果显示,与ODS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比较,浆液性RD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出现头痛、听力下降等症状。这提示相对缺少眼外症状的ODS的诊断需要更加谨慎,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。
Vogt-小柳-原田综合征(VKH综合征)为原因不明的累及眼、皮肤、内耳和脑膜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其眼部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,其中浆液性视网膜脱离(RD)是最常见的特征性表现[1-2]。但临床上部分VKH综合征患者浆液性RD并不明显,而表现为更为显著的视盘水肿(ODS)[3]。关于此两种表现型之间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,国内鲜见相关报道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一组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,对比观察了ODS型、浆液性RD型这两种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。
1 对象和方法
回顾性临床研究。本研究通过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[批准号:(2020)科审第(179)号]。遵循《赫尔辛基宣言》原则,患者知情同意后,收集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检查结果。
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入院治疗的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212例424只眼纳入本研究。其中,男性105例210只眼(49.53%),女性107例214只眼(50.47%)。年龄9~84岁,平均年龄(40.84±13.90)岁。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1~90 d,平均就诊时间为(18.14±23.75)d。参照文献[2]的标准确立本组患者诊断标准。排除角膜疾病、青光眼、眼外伤、眼部手术史、发育异常及遗传性疾病等。
患眼均行BCVA、裂隙灯显微镜、FFA、OCT检查。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,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。采用德国蔡司公司Cirrus OCT4000行双眼检查,通过黄斑中心凹和视盘线性扫描成像。根据眼底检查结果,将伴有明显ODS、浆液性RD的患眼分为ODS型组、RD型组,分别为36例72只眼(16.98%)和176例352只眼(83.02%)。
采用SPSS 13.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。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)表示。两组患者发病年龄、就诊时间和BCVA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;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。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ODS型组36例72只眼中,男性16例32只眼,女性20例40只眼。RD型组176例352只眼中,男性89例178只眼,女性87例174只眼;两组患者之间平均年龄、性别构成比、平均就诊时间、平均logMAR BCVA比较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表1)。

ODS型组72只眼中,右眼、左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.65±0.52、0.71±0.56;RD型组352只眼中,右眼、左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.78±0.58、0.77±0.59。两组患者不同眼别之间平均logMAR BCVA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t=0.227、0.810,P>0.05)。
ODS型组72只眼中,伴有眼前节炎症50只眼(69.44%);RD型组352只眼中,伴有眼前节炎症272只眼(77.27%)。两组患眼之间伴有眼前节反应眼数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χ2=1.003,P>0.05)。
ODS型、RD型组患者中,伴有头痛、听力下降者分别为2(5.56%,2/36)、34(19.32%,34/176)例;两组患者之间伴有头痛、听力下降者例数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2=4.015,P<0.05)。
3 讨论
VKH综合征是累及眼、皮肤、内耳和脑膜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,好发于中青年;29.6%的患者最终因各种并发症失明或仅存低视力[4]。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(40.84±13.90)岁,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[1, 5-6];男性患者(49.53%)略少于女性患者(50.47%),与Chee等[6]报道的新加坡VKH综合征患者数据类似。而多国汇总病例资料显示女性远多于男性[1],其差异可能是由于人种、地域差异所致[7-8]。虽然VKH综合征在急性期双眼视力下降明显,但本组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为(18.14±23.75)d,与日本学者报道的VKH综合征平均就诊时间一致[9]。这提示目前VKH综合征的诊断时间仍然较长,其漏诊和误诊率相对较高[10]。
临床上根据病史和表现将VKH综合征分为前驱期、急性期、恢复期和复发期等4个阶段[11]。急性期眼部表现主要为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,包括视盘充血、水肿、静脉扩张、浆液性RD,玻璃体和眼前节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。由于脉络膜炎性浸润、循环障碍及RPE损伤、外屏障功能的破坏,导致脉络膜炎性渗出物通过损伤的RPE进入视网膜下,形成不同范围、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,视盘也因为炎性刺激而充血水肿[12]。
浆液性RD是VKH综合征最常见的特征性表现[1-2],但临床上部分VKH综合征患者表现出更为显著的ODS,而缺乏典型的浆液性RD[3]。尽管不同突出的眼底表现可能与疾病病程差异相关,但目前仍缺乏相关临床证据[9]。日本学者多年前基于直接检眼镜观察的结果发现,ODS型的VKH综合征患者视力下降轻微,但更容易进展至慢性期[9]。近期有文献报道,ODS型VKH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更大,尤其是年龄>65岁者[13-14]。Okunuki等[9]根据FFA检查结果分析认为,ODS型VKH综合征患者以女性多见,且发病年龄更大,并趋向于发展为慢性VKH。
OCT是于VKH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观察的重要检查手段。本研究基于OCT检查结果,发现ODS型和浆液性RD型VKH综合征患者之间性别构成比、发病年龄、治疗前视力、伴有眼前节炎症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。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存在一定差异,其原因可能为样本量导致的抽样误差。Okunuki等[9]依据FFA结果进行分组,尽管ODS明显,但晚期有荧光素积存则被归为浆液性RD组,其ODS患者为14.58%,低于本研究ODS患者构成比。对于荧光素过敏等患者无法进行FFA检查。OCT检查无创、客观、可重复性高,基本适用于所有VKH综合征患者。但由于VKH综合征可能存在黄斑中心凹外的显著性浆液性RD,无黄斑区浆液性脱离或程度较轻;另外,部分患者同时存在显著的后极部浆液性RD和ODS,依据Okunuki等[9]分组方法均可能归为ODS型。分组方法的不同可能也是导致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。
本研究结果显示,与ODS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比较,浆液性RD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出现头痛、听力下降等症状。这提示相对缺少眼外症状的ODS的诊断需要更加谨慎,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。